近年来,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将汽车行业“内卷”角逐不断推至高峰。火热的降价信息背后,激起着买家的买车热情,但车企之间加剧的角逐也开始令行业乱象丛生。
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揭露了一种“零公里二手车”现象,直指是车企为了粉饰销售量或间接降价造出的“数字游戏”。商家将库存时间较长的新车上牌注册为“已销售”状况,然后以二手车的名义供应。
“这是目前的一种怪象,所谓的‘零公里二手车’即使是完成了注册,仿佛是卖出去了,但又回到二手车经销商手里。”魏建军指出,这么魔幻的现实,正在三四千家途径上演。
此言论一出,飞速引起业界关注。以往多在平行出口中出现的售车方法,现在竟成了国内途径中的新“潜规则”。
有业内人士表示,“零公里二手车”主如果一些车企或商家通过此类操作避免定价管控,避免收益透明,从而打破行业的公平游戏规则。
魏建军也觉得,大规模出现“零公里二手车”本质上是一种不健康的状况,它映射的是过度内卷市场背后的畸形角逐。
值得注意的是,3月的“2025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平台”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就曾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汽车行业管理改革,综合整治“内卷式”角逐,拓展互联网反不正当角逐执法专项行动,打造好的市场环境。这是辛国斌提出的工信部今年将推进汽车产业优质进步五大举措中的一条。
而就在魏建军指出“零公里二手车”现象几天后,有关部门就召集东风集团、比亚迪等公司和行业机构,对此事件进行研讨。议题是促进二手车流通优质进步,对 “零公里”二手车及进一步促进二手车流通消费有关内容进行研讨。
纠偏信号的出现,有望对现在汽车行业出现的零和博弈、低质扩张等现象有规范约束用途。但高速内卷的汽车行业到底能否刹住车,现在还很难预料,毕竟,由比亚迪掀起的又一轮“价格战”已经开始打响。
畸形角逐
明明是新车,为何要当作二手车卖?
有贸易公司有关人士介绍,现在出口到国外市场的二手车中,“零公里二手车”占据了绝大多数,贸易商在国内购买新车,之后再以“二手车”形式出口。这种模式的出现,源自中国二手车在国外面临品牌与价格角逐优势均弱的被动局面,国内的一些二手车出口商,依赖我们的外贸经验,通过与有出口资质的企业合作,开发出了出口“零公里二手车”的新蓝海。
在贸易商看来,这个主如果第三方贸易商与厂家或是商家之间的买卖,是正常现象。
而魏建军所说的“零公里二手车”,指的是出目前国内新汽车市场场中的现象。对于既要保价格体系,又要抢市场份额的车企而言,“零公里二手车”好像成为了最好的遮羞布。
魏建军表示,其实“零公里二手车”在业内并不算是什么新鲜事,车市角逐激烈,厂商和商家可能因市场预测失误、产能过剩等缘由产生很多库存车。为缓解库存重压、回笼资金,商家会将库存时间较长的新车注册为二手车,以 “零公里二手车” 的形式供应,如此既能迅速处置库存,又能在一定量上防止新车长期库存致使的贬值。
有某二手车经销商有关人士透露,这种“零公里二手车”流通不到他们平台,基本上车商和内部自己就消化了,由于价格的问题,这种车售出飞快,甚至顾客想要还要抢。而市场上“零公里二手车”的数目也并不足以影响到正经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它更多影响的还是新汽车市场场。
但无论怎么样,大规模出现“零公里二手车”本质上是一种不健康的状况,它映射的是过度内卷市场背后的畸形角逐。
事实上,对于出口“零公里二手车”,在车企看来也是一种“乱象”。“灰色途径出去的车,价格和大家正常市场的差价20%以上,把大家在当地积累的口碑砸掉了。”2024年11月,在中国汽车产业进步平台上,奇瑞汽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兼国际公司总经理张贵兵就曾表示,这类途径的汽车只不过满足中国条件生产的车子,而奇瑞本身在国外是进行了当地适应性试验的,这种反差导致了对品牌的伤害,特别是目前中国品牌在加强国外市场拓展的阶段。
然而不容忽略的是,“零公里二手车”确实是市场需要的产物,也为释放车企的产能重压起到了不小用途。尽管 “零公里二手车”的进步对市场导致了肯定影响,但也是极度内卷下企业们找到的一条新“生路”。
因此,怎么样对此进行约束管理,又要保证商家们存活情况,也是有关部门与车企们需要一同探讨的深刻问题。
治理内卷
无休止的“内卷”,令汽车行业近几年深水深火热。车企的日子不好过,大量商家也苦不堪言,甚至整个Supply chain都遭到了冲击。
5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人民时评文章指出,低水平的“内卷式”角逐,则会致使多输结局。恶性降价、地方保护,让部分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大涨、收益暴跌,一些项目资金链断裂,让用户陷入维保难;电子商务平台“仅退款”政策,挤压企业存活空间,助长低质底价的不好的风气……一段时间内,类似案例并不鲜见。“内卷式”角逐浪费社会资源,不可持续。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率仅为4.3%,较2023年下跌0.7个百分点,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平均6%的水平。另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度报告》,2024年1-11月,新汽车市场场“价格战”已导致新汽车市场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776亿元。
2024年全国车商盈利比率降至39.3%,比2023年下滑4.2个百分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序内卷的本质是在资源错配下进行的存量厮杀。企业过度聚焦于价格角逐和份额争夺,却忽视了技术革新、模式升级与价值创造,最后使得行业生态恶化。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平台表示,角逐带来的“卷”是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的催化剂,是出色商品诞生的推进力。他鼓励行业积极拥抱这种自然规律,从角逐中寻求突破,而非陷入焦虑。
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同一平台上指出,“假如市场环境成熟、法规健全且实行严格,角逐透明公平,那样这种内卷现象反而能促进行业进步。反之,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李书福表示,任何产业的健康进步都需要表目前投入产出比方面达成较好的经济效益,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暴力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和不合规的无序角逐。
在魏建军看来,无论是隐性减配带来的水平陷阱,还是频繁降价致使的价值崩塌,最后买单者都是买家。品质与价格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买家对单一品牌的失望会飞速演变为对整个行业的信赖危机。这种信赖崩塌一旦形成,不只会抑制国内外市场的消费信心,更将长期透支中国汽车产业的品牌价值。
从当前情况来看,国内监管部门已经开始三令五申整治“内卷”,引导健康角逐。
5月20日,国家进步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国家进步改革委召开的媒体发布会上直言,“一些企业陷入‘内卷式’角逐,有些以底价、超底价,甚至以低于本钱价格销售,有些制假售假、以次充好。这类都突破了市场角逐的边界和底线,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角逐秩序,需要加以整治。”
事实上,从最近工信部整顿智能辅助驾驶传播与用的乱象到对隐形门把手修订强制性国家标准,再到密集的反“内卷”发声都可以看出,该现象已成为业内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汽车行业飞速发展下滋生的行业乱象,有关部门也已经着手开始整治。只有如此,汽车行业才能在 “内卷” 中达成可持续进步,为买家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智能的汽车商品和服务,推进整个行业迈向新的高度。